Jun 18 2022
臺灣戲曲中心(Taiwan Traditional Theatre Center, TTTC)座落於士林,鄰近捷運芝山站,面積約1.76公頃,
是國立傳統藝術中心三個單位(傳藝宜蘭園區、臺灣戲曲中心、高雄傳藝園區)之一,
民國105年起正式對外開放營運,是一個傳統戲劇、音樂的創作與演出的專業駐場空間。
臺灣戲曲中心有很吸睛且特別的建築外觀,出自建築師姚仁喜(大元聯合建築師事務所)之手,
其秉持「與自然共生」的建築美學,以京劇「一桌二椅(推倒版)」共三個建築量體作為整體發想,
將戲曲藝術的寫意表演手法巧妙鑲入建築設計中。
本次造訪針對外觀走拍,竟也花上兩個小時呢!
A1 從入口廣場往西看過去,左邊這棟為小表演廳、右邊是大表演廳,連接兩棟的階梯上方廣場被稱為戲曲平台。
小表演廳建築是東向西傾斜,大表演廳是西向東傾斜,有交錯的味道。 @臺灣戲曲中心
A2 從臺灣音樂館旁的水池望向兩表演廳 @臺灣戲曲中心
B1 臺灣音樂館,是臺灣戲曲中心的第三座主要建築。@臺灣戲曲中心
B2 前方為藝術家松本薰的作品- Cycle-90° 「風之舞」。 @臺灣戲曲中心
B3 Cycle-90° 「風之舞」這作品主體水平迴轉著,四面的三角柱也緩緩地傾斜著旋轉,彼此交互舞出風的各種姿態。 @臺灣戲曲中心
B4 Vivian @臺灣戲曲中心
B5 清澈的池水與倒影帶給人一種平靜 @臺灣戲曲中心
C1 大表演廳。@臺灣戲曲中心
臺灣戲曲中心的主要三棟建築物,其立面除了上方多彩的柱狀條框,下方也都用了會反射的玻璃幕牆。
C2 這些多彩柱狀條框,就像排列整齊的蠟筆,也很像一根根彩色琴弦。@臺灣戲曲中心
C3 大表演廳裡面設有1,036席次 @臺灣戲曲中心
D1 看看又覺得有點書架的味道 @臺灣戲曲中心
D2 因為穿了雙多年未穿的涼鞋出門,一到這走沒幾步路鞋子就開花、上頭的各種帶子也四散,只能赤腳拍照了。 @臺灣戲曲中心
D3 覺得自拍很忙碌的Vivian @臺灣戲曲中心
D4 緩緩步上這階梯 @臺灣戲曲中心
D5 疑?旁邊不就是網友口中的「下雨牆(rainy wall)」?! 先拍個兩張。 @臺灣戲曲中心
D6 往上望,更有雨滴落下的錯覺。
再細看,這雨絲可是立體來的呢!! @臺灣戲曲中心
E1 大表演廳與小表演廳間的三樓戶外空間就是戲曲平台,目前作為市集、街頭藝人表演空間及戶外展演場地使用。 @臺灣戲曲中心
E2 我站在戲曲平台上遙望遠方的臺灣音樂館及戶外廣場,
應該有符合姚仁喜期望的「民眾不看戲,也能自由穿梭戲曲中心」這理念。 @臺灣戲曲中心
E3 戲曲平台這一區的下雨牆面維修中 @臺灣戲曲中心
E4 深淺相間的粗條紋上,點綴著看似凌亂卻有規則的細直線條,彷彿絲絲雨滴斜斜灑下。
「下雨牆」這名字取得還真不錯。 @臺灣戲曲中心
E5 寬廣的灰色外牆上,因立體的細長幾何圖形,散發出下雨天獨有的寧靜美感,這時就要來張文青照。 @臺灣戲曲中心
E6 Samsung S21 一鍵拍錄捕捉到的其中一張照片 @臺灣戲曲中心
E7 左:剛好看到學生用這外牆錄製跳舞影片/ 右:綠葉更能帶出牆面的清新 @臺灣戲曲中心
E8 有一剎那,我以為自己是為了做大學時通識課-劉育東的「體驗建築」報告而來拍照的。 @臺灣戲曲中心
F1 內設有240席次的小表演廳 @臺灣戲曲中心
F2 玻璃鏡面反射,營造出視覺延伸的遼闊感。 @臺灣戲曲中心
G1 用色跟外觀都容易讓人聯想到宜蘭的蘭陽博物館 @臺灣戲曲中心
G2 沒繪畫天分的我,也想拿起畫筆塗鴉了。 @臺灣戲曲中心
G3 走著走著,就把自己框進彩色籬笆內了。 @臺灣戲曲中心
H 戶外廣場上置有這台公共藝術行動舞臺車,是一個活動式的舞台。 @臺灣戲曲中心
I1 若從文林路與福國路交叉的路口入口進來,會先看到臺灣音樂館。 @臺灣戲曲中心
I2 @臺灣戲曲中心
I3 臺灣音樂館,是主題展示及典藏資料館,也是結合傳統與當代音樂創作的場所。 @臺灣戲曲中心
I4 臺灣音樂館一樓有家咖啡館-露特西亞(LUTETIA),外面有兩棵音樂樹(鐘)。 @臺灣戲曲中心
I5 樹上的每間小房子都可發出像是鐵琴的聲音,最上頭還有個時鐘。@臺灣戲曲中心
I6 @臺灣戲曲中心
下回再進去裡面瞧瞧,也想坐在戶外穿廊品嚐一下露特西亞咖啡。
留言列表